close

 

黃麴毒素 啟動「肝癌」病變

 

B010 文章來源:作者 林杰樑 / 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

肝癌是令人聞之色變的可怕疾病,在目前醫學治療下,常常是只有數個月到數年的生命而已。在臨床行醫的過程中,經常會遇到病毒性肝炎轉變成肝硬化或肝癌的個案。有些是長期每天喝酒的酒精性慢性中毒的人,由酒精性肝炎轉變為肝硬化或肝癌的患者;但也有不少的肝癌患者,沒有病毒性肝炎或酒精性肝炎的病史,卻不幸的發生肝癌。

事實上,在這些正常的病患中,其致病的可能原因之一,即是被我們所忽略的黃麴毒素(Alfatoxin)。有些學者甚至認為,沒有黃麴毒素引起肝細胞突變成癌細胞,會減少許多肝炎患者肝癌的發生。換言之,有些病患因為有黃麴毒素當啟動者,病毒及酒精當促進者,才增加肝癌的發生率。

黃麴菌 喜好高溫高濕環境

黃麴毒素是由黃麴菌(aspergillus flavus)產生,黃麴菌分布於全球農產品、土壤及乾草中,是黃豆、玉米、花生、小麥及五穀雜糧類霉變產生的主要毒素,其原因常是收割後,運輸、儲藏及食品加工方法不當,經由溫度及溼度的作用,產生黴菌(主要是aspergillusflavus),進而導致黃麴毒素的產生。其中以溼度最重要,黃麴毒素的產生最低要求的相對濕度是85%。因此,降低水份和濕度是控制黃麴毒素的最好方法。黃麴毒素產生的最佳溫度為28度C,雖然在12度以下,黃麴菌仍會生長,卻不會產生黃麴毒素。

台灣地處亞熱帶,潮溼多雨且高溫,根據多年前台大及最近衛生署食品藥物檢驗局的檢查,許多食物如花生、玉米、冬粉、米粉、牛肉乾、蠔乾、乾貝、豆腐乾、紅棗、黑棗、扁尖筍、鹹肉、魚乾、番薯粉及麵粉,因沒有真空包裝或開封後沒放入冰箱,都難逃黃麴毒素生長污染的命運。以國內最常見的黃麴毒素污染的花生而言,帶殼花生污染情況較輕,其次為粒狀花生,花生粉及花生醬的污染情況最為嚴重。

另外,許多人喜歡吃醃製類食品,這些醃製及長黴的食品加工過程,也會導致黃麴毒素污染,如鹹菜、梅乾菜、古法釀製的醬油、豆腐乳、豆瓣醬等。同樣的,以含有黃麴毒素霉變的玉米、五穀雜糧當飼料餵食魚、雞、鴨、牛、豬其內臟尤其是肝臟及牛乳、蛋,也會含有較高的黃麴毒素存在。因此,好吃內臟類者,可能食入較多的黃麴毒素,而不自知。

黃麴毒素毒性 導致肝細胞突變

黃麴毒素不只是毒素也是致癌物質,最主要是引起急慢性肝病變、肝細胞脂肪變性及壞死、肝臟纖維化及膽管增生。大劑量食入,則會引起肝毒性發炎、肝出血及肝細胞壞死;長久低劑量食用,容易導致肝細胞突變,造成肝癌的發生。尤其是有B型、C型肝炎患者及帶原者。另外長久飲酒的人,也都是黃麴毒素誘發肝癌的高危險群。想想看有多少病毒性肝炎的帶原者及患者,想想看多少人飲酒配花生吃,或多少人好吃內臟類或南北乾貨或醃製類食物,黃麴毒素的毒害,真是難以估計。

黃麴毒素的另一毒性作用為影響免疫系統,使免疫力低下,容易受到感染,且不易殺死腫瘤細胞。台灣目前的國家標準為容許的黃麴毒素含量15ppb,應可再降低到10ppb以下。

高溫烘烤去除黃麴毒素

黃麴毒素是無法靠一般烹飪方式,加以去除的。黃麴毒素污染的食物,可用烤箱高溫烘烤的方法。花生可減少20到40%的毒素,核桃甚至可減少50到90%的毒素。事實上,最近有研究顯示多吃富含葉綠素的食物綠色蔬菜,可降低55%的尿中Alfatoxin-DNA adducts的濃度,可能有降低黃麴毒素引起的染色體突變的毒性作用。

預防黃麴毒素的方法:

1.只吃新鮮魚、肉、蔬、果,吃剩的最好置於冰箱保存。
2.儘量少吃任何醃製類食品及經過長黴程序調味醬油。
3.儘量少吃任何乾貨式食物及其所作出的食品。
4.注意農作物及五穀雜糧的收成、運輸、貯藏,是否有注意避免黃麴毒素的
發生。
5.儘量購買真空包裝的米、豆、麥、五穀雜糧,及其他食物製品。一旦打開
後,最好置於冰箱內保存,並在一定期限內吃完。
6.政府定期抽檢食品中黃麴毒素含量,以使食品業者重視黃麴毒素的預防。

養身點將錄(杏仁)

近年來,西方醫學似乎越來越有『醫食同源』的趨勢,天然食物的保健功效一而再、再而三的被提起;從之前的魚油、大豆異黃酮、到近期的銀杏、山藥、山苦瓜等。多采多姿的功能,讓人眼花撩亂。藉著本院醫訊的發行,將一些食物的『特異功能』介紹給大家!就從近年來逐漸走紅的『杏仁』開始吧!
  杏仁其實就是指杏子的核仁,是屬於核果類的家族之一。中國人將杏仁當成藥材來使用已有數千年的歷史,在本草綱目中記載『杏仁性味辛苦甘溫、有小毒,入肺與大腸經。有止咳平喘、潤腸通便之功效。』
  杏仁有南杏、北杏之分,南杏仁味甘,又稱甜杏仁,在中醫上的用途不大;北杏仁味苦,又稱苦杏仁,中醫所述的杏仁就是指此,具有中醫上的療效。而本文中所述的杏仁則泛指所有的杏仁。
  在市面上常見的杏仁依產地分為大陸進口及美國進口,一般在中藥店買的的是大陸進口的居多,有南杏、北杏之分,果仁較小,約一個小指甲大,但具有杏仁的特殊香味;一般賣場的調味(蒜香)杏仁豆大多由美國加州生產,果仁比大陸貨大得多,但比較沒有杏仁的特殊香味,生的美國杏仁豆並不常見,不過在『好市多』(Costco)這類的大賣場仍可買得到。
  從營養素的觀點來看杏仁,其含有較豐富的營養素分別有維生素E、單元不飽和脂肪酸、鎂、鋅、鉀等。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維生素E,杏仁所含有的維生素E是其他堅果類的10倍以上。50克的杏仁(大約35顆)就可提供人體一天所需要的100%維生素E,相較國人平均僅達60-65%的維生素E攝取量,食用杏仁似乎有效率得多。而維生素E最重要的功能便是抗氧化、抗癌、抗老化等。除了含有特豐富的維生素E之外,有許多針對杏仁的研究也被發表出來。
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
  許多的臨床實驗證明攝取杏仁可以降低血中LDL(壞的膽固醇)濃度,而不影響HDL(好的膽固醇)的濃度。這些文獻也都證實杏仁攝取的越多,降膽固醇的功能就越明顯。相對也降低了心血管疾病的風險。而一份針對曾經罹患心血管疾病的病患所做的大規模調查發現,適當攝食(每週60克以上)杏仁的痊癒病患其心血管疾病復發率可降低25%。而每週攝食150克以上者更可將疾病復發率降低50%。
糖尿病的預防
  除此之外,杏仁在糖尿病的防治上也有其重要角色;杏仁所含的鎂及膳食纖維本身就有穩定血糖的效果,在一項針對女性的糖尿病調查也發現,每週攝取150克堅果類食物的女性其罹患第2型糖尿病的機會較不食用者低30%。當然,杏仁也是堅果類家族之一。
營養師:林世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a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